加为收藏 |  在线招聘 |  SSL VPN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健康园地 > 正文
今天是 
就医指南
考试在即,如何让孩子的状态更好呢?
本篇发布于:2015-05-19 共点击:1113次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一年一度的高考、中考即将到来,在这个关键时刻考生的营养、心理都需要家长和社会的关心。这时候,学生和家长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饮食方面

1、重视早餐

考生一般晚上都学习到很晚,经过一夜体能消耗,各种代谢物在体内也有一些堆积;而上午的学习及考试中大脑所需要的能量几乎全部来自早餐,空腹不仅会影响水平的发挥,而且容易发生低血糖昏厥现象。因此,吃好早餐可以给大脑提供充足的能量,对保持旺盛的精力和较好的学习状态非常必要。早餐的基本要求是:能量适当,蛋白质适量,碳水化合物充足。应多摄入一些补脑食物,如鱼类、豆制品、瘦肉、鸡蛋、牛奶以及新鲜蔬菜、瓜果等,少吃肥肉、油炸食品等。早餐最好在起床20至30分钟后食用,主食量在100至150克左右。同时要补充饮水,避免饮用含糖分较高的各种果汁饮料。


2、保证优质蛋白质的摄入

建议可多选用鱼虾、瘦肉、鸡蛋、牛奶、豆腐、豆浆等等,这些食物不但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还富含钙、铁、维生素A、维生素B2和维生素D。深海鱼中含有的某些脂肪酸可以提高大脑功能,增强记忆,要经常吃点深海鱼。可以多吃蛋类食物,尤其是蛋黄,含有丰富的卵磷脂。大豆类食品也是含有卵磷脂丰富的食品,比如豆腐、豆浆。含铁丰富的食物也有助于记忆。



3、每天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蔬菜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膳食纤维,维生素C既可促进铁在体内的吸收,更重要的一点,它还可增加脑组织对氧的利用。另外,这类食物还可帮助消化,增加食欲,尤其在炎热的夏天,本来食欲就低,加之复习考试紧张,就更不想吃东西了。吃一点新鲜水果可以开胃。


4、少吃或不吃含糖和脂肪高的食物,如糖果和油炸食品


5、适当吃些粗杂粮,如红豆、绿豆、糙米、标准粉等等

这类食物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和膳食纤维,维生素B1本身对增进食欲能起到很好的作用,还可以帮助大脑利用血糖产生能量,使大脑更好地工作。


6、开“夜车”时加“夜宵”

由于学习紧张、时间紧迫,孩子难免要开“夜车”。在为孩子准备夜宵时,要做一些易于消化、清淡的食物,如粥、肉丝面条、蛋花汤、馄饨等。



7、不提倡“提神”

有些孩子用喝咖啡、喝茶来提神,咖啡里面含有一定的咖啡因,有提神的作用。但每个人对咖啡因的敏感性不一样,特别敏感的人,喝点茶或咖啡就入睡困难;不敏感的人,即使喝上一大杯咖啡也提不起神来。累了、困了,是大脑和身体的自然反应,提醒应该休息了。


8、不可过分迷信“健脑品”

除了平常刻苦学习和积累,没有短时间提高智力和学习成绩的“灵丹妙药”。许多家长和考生吃“健脑品”的原因是“万一有作用呢?”这个时候是宁信其有,不信其无啊。


9、食品卫生问题不可忽视

不在无证摊点上买东西吃,不吃或少吃冷饮,在吃东西前将手洗干净。不注意食品卫生,几年的辛苦准备,可能会因为拉肚子不战而败,到那时后悔晚矣。


如果你想有效的保持健康,那么我们在孩子的饮食中就要学会上面的饮食方法,这样我们就能保证孩子在饮食中充分的达到补脑的效果。



心理方面


不必刻意追求“信心满满”

进入五月,不仅天气升温,考生备考更是进入了白热化,他们每天会绷紧了全身的神经。实际上高考像马拉松长跑,从幼儿园就开始了各项综合能力和知识的储备,现在只是处在最后一圈。每天神经紧绷只有一种后果,就是人变得“神经”。考生也会因此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失眠,焦虑,疲惫不堪。所以,建议考生:用力用8分,留有2分放松和玩耍。


很多考生为了追求高考时的“自信”,都会对“不会的题”格外敏感,认为平时“全会了”,高考才“自信”。之所说敏感,是因为平时一两道题不会,可能不会在意,但此时一旦发现立刻对其恨之入骨,必除之而后快。很遗憾,不久就会感觉越复习心里越没底。因为总有不会的题目,让人很沮丧,上了考场会心慌出汗,发挥失常。建议考生与其追求自信满满,不如带着“部分自信”上考场。“部分自信”不是来源于“除掉所有不会的题”,而是来源于“我又会了一道题”。


高考不仅考学生,还考家长。很多家长吐槽,比自己当年参加高考还紧张。很多家长每天盯着孩子的一举一动,恨不得及时把一切不利于高考的负面因素扼杀在萌芽状态。孩子稍有沮丧、厌烦、抱怨等负面情绪,家长立刻充满警惕。一旦发现问题,则晓之以理、苦口婆心。这种透露着紧张的关心其实只是在告诉孩子,我不能接受你这些负面心态。而这只会给孩子带来更大的压力。

版权所有:徐州矿务集团总医院/徐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 备案序号:苏ICP备10002942号
联系地址:徐州市煤建路32号 咨询邮箱:xkzyyxc@163.com 邮编:221006
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自网络,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苏公网安备 32039502000003号

Copyright © 2005-2013 [www.xzkwjtz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