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为收藏 |  在线招聘 |  SSL VPN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健康园地 > 正文
今天是 
就医指南
【警惕】我国发现首例输入性中东呼吸综合征确诊病例,速来了解!
本篇发布于:2015-06-02 共点击:211次

中东呼吸综合征已有3年的疫情纪录,根据世界卫生组织52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全球累计1,139确诊病例、431例死亡、死亡率约3成。韩国从520日爆出首起确诊病例后,短短8天日已发现5起病例,当时诊疗的医生27日也确定感染,除了首例都为院内感染,但28日又爆出与确诊患者有过密切接触的44岁男子,已于26日进入中国大陆,显示韩国对MERS的防疫出现漏洞。



有媒体以"新型SARS"MERS,究竟他与SARS有什么不同,如今有多少病例,流行地区在哪里?传染途径与病征有哪些呢?根据相关资料,让你快速了解MERS病毒的知识。




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有那些症状?


病例典型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和气短等,检查中常可发现肺炎。重症病例可导致呼吸衰竭,需要机械通气和重症监护。部分病例可出现器官衰竭,尤其是肾衰竭和感染性休克。已报告的MERS病例大约有27%已经死亡。免疫力低下、老年人和伴有慢性病(如糖尿病、癌症和慢性肺部疾病)的人群更易发展为重症。


人类是如何感染MERS-CoV的?

还未确切了解MERS-CoV通过何种方式感染人类。在一些病例中,MERS-CoV可通过与病例密切接触而传播。这种情况常出现在家庭成员、病人和医务人员中,尤其最近医务人员感染病例增加。一些社区病例未找到可能的传染源,其感染可能来源于动物、人或者其他传染源。


人类可以感染MERS-CoV而不发病么?

是的。在对病例密切接触者的随访和标本检测中发现,部分人感染MERS-CoV后并不出现症状。


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发生在哪里?

以下国家已经报告了MERS病例:中东地区的沙特阿拉伯、阿联酋、约旦、科威特、阿曼、卡塔尔、也门和黎巴嫩;非洲的埃及和突尼斯;欧洲的法国、德国、荷兰、希腊、意大利和英国;亚洲的菲律宾和马来西亚;以及北美的美国。


MERS-CoV似乎在整个阿拉伯半岛广泛循环。近期中东以外地区报告的所有病例最初感染地均在中东,然后输入到中东以外地区。这些旅行相关病例输入各国后似乎没有感染其他人。2013年法国和英国的输入性病例曾导致有限的人与人之间的传播。



同属冠状病毒,病死率比非典高


中东呼吸综合征是新型冠状病毒(Coronavirus)感染引起的急性、严重呼吸道疾病,于2012年首次出现在沙特,之后在中东等地传播,欧洲、非洲、亚洲、美洲等20多个国家陆续出现疫情和医务人员感染。

中东呼吸综合征与2003年肆虐的非典同属冠状病毒,其传染性不及非典,但病死率比非典高。自2012年在沙特阿拉伯出现首例病例以来,截至最近确诊病例达1142例,其中465例死亡,死亡率高达40.7%。


高风险人群需注意


2013年5月23日,世界卫生组织将新型冠状病毒(曾被称为“类SARS病毒”)感染命名为“中东呼吸综合征”(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MERS)。其潜伏期在2天至14天,患者伴有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的病例会出现肺功能衰竭和死亡。目前尚无疫苗和治疗药物。


目前认为,患有糖尿病、慢性肺部疾病、肾衰竭或免疫抑制的人群是罹患MERS的高风险人群。


这样防范,可降低感染风险

1

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环境卫生;做到勤洗手,避免用手直接触摸眼睛、鼻或口;尽量避免密切接触有呼吸道感染症状人员(如发热、咳嗽、流涕等);建议外出时尽量佩戴口罩;尽量避免在人群密集的场所长时间停留。

2

旅行期间应注意保持均衡饮食,充足休息,保持良好的身体状况,避免过度劳累;注意饮食卫生;居住或出行时应保持室内或交通工具内空气流通。年龄较大人群、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尤其应当注意自身健康。

3

尽量避免前往动物饲养、屠宰、生肉制品交易场所以及野生动物栖息地;避免直接接触动物及动物的排泄物。

4

当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患病期间应尽量避免与其他人员密切接触,近距离接触他人时应戴口罩;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并将污染的纸巾妥善弃置;打喷嚏、咳嗽或清洁鼻子后应彻底洗手。

5

在入境时有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等急性呼吸道症状的人员,应当主动将患病情况向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申报,并配合卫生检疫部门开展调查及相应医学检查。

6

回国14天内,如果出现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应当及时就医,就诊时应佩戴口罩并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前往医院。主动向医护人员告知近期的旅行史以及在当地的暴露史,以便及时得到诊断和治疗。


版权所有:徐州矿务集团总医院/徐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 备案序号:苏ICP备10002942号
联系地址:徐州市煤建路32号 咨询邮箱:xkzyyxc@163.com 邮编:221006
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自网络,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苏公网安备 32039502000003号

Copyright © 2005-2013 [www.xzkwjtz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