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为收藏 |  在线招聘 |  SSL VPN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研教学 > 病例分析 > 正文
今天是 
就医指南
课件:心肌梗死
本篇发布于:2005-08-04 共点击:771次

心肌梗塞
徐州医学院二附院心内科
武  维  恒
[基本概念]
•     急性心肌梗塞(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简写 AMI)是指冠状动脉完全闭塞后心肌发生急性严重缺血所致心肌部分坏死,临床表现为持续性胸骨后压榨性疼痛、心肌酶学增高和心电图动态演变。常因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而死亡,是心血管疾病常见的急症。
[病因与发病机理]
• 病因:1.血栓形成,90%以上;2.痉挛,8%左右;3.栓塞,<2%;4.导管检查<1%;
• 机理:1.冠脉粥样硬化    斑块破裂          血栓形成    血管闭塞     缺血坏死。
•       2.情绪激动、吸烟等      冠脉痉挛    管腔狭窄甚至闭塞     缺血、坏死
[病理改变]
• 1. 透壁性,最常见;
• 2. 局灶性
•               非透壁性梗塞
• 3.内膜下
• 梗塞部位坏死,周围心肌细胞水肿、变性、伴有炎性细胞侵润、心肌纤维素溶解、肉芽组织形成、心肌疤痕形成。
[临床表现]
• 1.先兆:50--81.3%有先兆症状;
• 2.症状:(1)胸痛,其特点为持续性、压榨性难以忍受的疼痛,常有濒死感,伴有出冷汗,烦躁不安,放射的部位。(2)全身症状:发热、WBC   ESR
• 3.体征:心脏:HR增快或减慢、心音低顿、奔马律、杂音、摩擦音等;血压。
[实验室与其他检查]
• 一、心电图:(一)、特征性改变:
•  1.坏死性Q波;2.损伤性S-T段抬高;3.缺血性T波改变。
• (二)、动态性改变:1.T波高尖;2.S-T段抬高;3.Q波形成;4.ST段恢复;5.T波倒置、双向、直立;6.遗留异常Q波。
• 二、心向量图:QRS、ST、T环改变。
三、心肌酶学
• (一)、CK:3-6小时  ,24-36小时达高峰,4天左右恢复正常;
• (二)、AST:6-12小时  ,24-48小时达高峰,4-5天恢复正常。
• (三)、LDH:8-10小时 ,2-3天达高峰,1-2W恢复正常。
• (四)、CK-MB和LDH1同工酶。
[诊断与鉴别诊断]
• 一、诊断:比较容易,主要依据是病史、症状、心电图和酶学检查。
• 二、鉴别诊断:
• (一)、心绞痛;(二)、急腹症;
• (三)、急性心包炎;
• (四)、急性肺动脉栓塞
• (五)、主动脉夹层瘤;
[并 发 症]
• 一、早期:1.心律失常;2.心力衰竭;
•           3.心源性休克。
• 二、后期:
• 1.乳头肌功能不全或者断裂,50%;
• 2.心脏破裂,10-15%; 3.栓塞,1-6%;
• 4.心室膨胀瘤(室壁瘤),5-20%;
• 5.梗塞后综合征,10%;
治疗(Treatment)
• 一、原则:保护和维护心脏功能,挽救濒死心肌,防止梗塞扩大,缩小心肌缺血范围,及时处理严重并发症,防止猝死,使病人不但能度过急性期,且康复后还能保持尽可能多的有功能的心肌。
二、具体措施
• (一)、监护和一般治疗:1.休息;2.吸氧;3.建立静脉通路;4.监测生命指征;5.护理。
• (二)、解除疼痛;
• (三)、心肌再灌注:1.溶栓;2.介入;
• (四)、防治并发症:1.心律失常;2.心力衰竭;3.心源性休克。
    (五)、营养心肌治疗
• 1.含镁极化液;2.丹参或葛根素、低分子右旋糖酐、左卡尼丁;3.抗凝: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4.能量合剂。
• (六)、恢复期的处理;
• (七)、右心室梗塞的治疗;
• (八)、影响AMI预后的因素:1.年龄,2.梗塞范围,3.有无并发症,4.有无再通,5.心功能状态,6.有无伴随疾病。

Thank    you

 

课件下载

版权所有:徐州矿务集团总医院/徐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 备案序号:苏ICP备10002942号
联系地址:徐州市煤建路32号 咨询邮箱:xkzyyxc@163.com 邮编:221006
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自网络,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苏公网安备 32039502000003号

Copyright © 2005-2014 [www.xzkwjtz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