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为收藏 |  在线招聘 |  SSL VPN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研教学 > 病例分析 > 正文
今天是 
就医指南
“杂交手术”变巨创为微创 徐矿总院为一耄耋老人治愈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本篇发布于:2009-04-27 共点击:874次

      病情突发
  两个多月前,82岁的何老先生突发胸部剧烈疼痛,感觉心脏跳动一下胸就疼一下,有持续性压榨的感觉。由于家中无人陪伴,胸痛持续了近3个小时,逐渐蔓延到整个左肩、左上肢,并伴有恶心、呕吐。值老人生命岌岌可危之际,赶回家的子女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将老人送进离家最近的矿总院急救。
  医院急救人员接诊询问病情后,凭借丰富的经验初步判定老人是“主动脉出了问题”,立即请心胸外科医生会诊。心胸外科副主任医师周中新为患者检查并做MRI扫描,结果显示老人弓降部至腹主动脉增宽,腔内有线样低信号影,累及头臂干血管,考虑为主动脉夹层,左肾动脉开口狭窄,马上实施急救。待老人体征稳定后,医生又完善检查,明确诊断何老先生患的是DeBakey Ⅰ型夹层动脉瘤,病情凶险,随时可能因为主动脉破裂大出血,或因重要脏器缺血而猝死。
  分析治疗
  周中新介绍,主动脉夹层动脉瘤3天内死亡率高达70%,手术是挽救患者生命唯一有效的手段。以往治疗此类疾病要尽快在体外循环下开胸做血管置换。但病情危重的高龄老人是很难耐受开胸手术的,手术技术难度较大,并发症多,多因术中难以控制的大出血、昏迷、肾功能衰竭等而手术失败。对于某些DeBakey Ⅰ型夹层动脉瘤(破口在降主动脉,升主动脉假腔内已形成血栓)及急、 慢性DeBakey Ⅲ型夹层动脉瘤,近年来兴起了介入治疗,即用支架型人工血管封闭破口,使其假腔内自发行成血栓,从而大大降低了传统手术的死亡率及并发症,在大型医院已成为首选。手术创伤小、患者恢复快,其应用正越来越广泛。但何老先生夹层破口在主动脉弓降部,植入支架封闭破口但会同时封闭头臂干血管开口,从而影响脑部的供血。
  “耽误一分钟,有可能就失去一条生命。”矿总院心胸外科的专家在最短时间内设计了最佳治疗方案,为老人实施人工血管无名动脉、左颈总动脉旁路移植+胸主动脉覆膜支架植入的“杂交手术”。
  精心准备后,专家先利用人工血管将无名动脉、左颈总动脉旁路移植于主动脉根部,再经股动脉植入覆膜支架于主动脉弓处以封闭夹层破口。该手术可在常规全麻下进行,避免体外循环并发症,避免血管置换、灌注肺、缺血再灌注创伤,最大限度减少手术对患者的损伤,利于心脏的保护,保证了复杂手术的顺利完成,避免了并发症的发生。这就是所谓的“杂交手术”,它的优点是既消除了覆膜支架治疗的盲区,又使以往的巨创手术微创化。
  术后15天,老人康复出院。2个月后复查心脏血管功能良好,未再发生疼痛及其他不适,恢复正常生活。
  ■相关链接
  何谓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主动脉夹层指主动脉腔内的血液通过内膜的破口进入主动脉壁中层而形成的血肿,并非真正的肿瘤,但它破裂致死的凶险程度却超过了任何肿瘤,是“不定时的炸弹”。本病起病急骤,死亡率高,极易误诊。
  治疗方法有哪些?优缺点如何?
  内科保守治疗。往往效果偏差,死亡率很高。
  外科手术治疗。传统的人工血管置换术,操作繁复,创伤大,出血多,并发症较多,且主动脉的长时间阻断对心、肺、脑、肾等重要脏器有着直接的不良影响,术后易导致心肌梗塞、肾功能衰竭、截瘫等多种并发症。许多患者因无法耐受手术而失去了治疗机会。
  介入治疗。即用支架型人工血管封闭破口,使其假腔内自发形成血栓,从而大大降低了传统手术的死亡率及并发症。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其应用正越来越广泛。
  杂交手术。基于现有的覆膜支架治疗。先经过外科手术进行头臂动脉或内脏动脉的搭桥手术,为动脉瘤的覆膜支架治疗创造近端或远端锚定区血管解剖条件。杂交手术的优点是既消除了覆膜支架治疗的盲区,又使以往的巨创手术微创化,特别适用于老年人。
  专家简介
  周中新,副主任医师。2004年徐州医学院研究生毕业,主攻方向为心胸外科疾病。2005年7月起在中国协和医科大学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进修学习,为期一年。
  长期行医生涯中,恪守“广其学而坚其守”,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临床经验,娴熟的手术技巧。开展的心脏不停跳搭桥术、完全性大血管错位矫正术、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合并法四根治术、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手术和支架植入术在淮海经济区处于较高的水平。熟悉本学科的现状、发展趋势及前沿动态,积极开拓、不断创新,并根据国内外心胸外科技术的发展水平确定研究方向。主持或主要参与省、市级课题八项,获江苏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一项,徐州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三项,徐州矿务集团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在国家、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十余篇。

 

版权所有:徐州矿务集团总医院/徐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 备案序号:苏ICP备10002942号
联系地址:徐州市煤建路32号 咨询邮箱:xkzyyxc@163.com 邮编:221006
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自网络,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苏公网安备 32039502000003号

Copyright © 2005-2014 [www.xzkwjtz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