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好感觉难受的时候,就在医院附近,不然肯定耽误治疗时间!”日前,张先生在徐矿总医院病房里向前来探病的亲朋如是说,语气里充满着庆幸。据了解,算上这一次入院,张先生在近10年里已经发生过3次心梗,每次都是下支架。都说心梗来势凶猛、致死率极高,为何张先生却能够屡屡脱险?徐矿总医院心内科主任祁春梅向我们一一道来。
64岁的全科医生10年来遭遇3次心梗
一说起心梗患者,我们最容易关联到的人群大概是:本身各种心脑血管疾病缠身,或者存在吸烟、酗酒、熬夜等不良嗜好等。但山东微山县的张先生却偏偏是个例外。
作为一名全科医生,他杜绝一切不良的生活方式,不吸烟不喝酒,不暴饮暴食,当然也没有什么家族性的疾病,可就是这样,在他54岁的那年,心梗突然找上门来。
当时,张先生感到胸闷、胸痛,自我判断是急性心肌梗死,于是立即拨打120,直接来到当时具有救治能力的徐矿总医院。医生发现张先生的左冠状动脉回旋支完全闭塞,遂立即植入支架,将其血管开通。由于救治及时,张先生很快得到了恢复,心脏功能并未受到很大损伤。
几年后,张先生因为胸部不适,来到医院复查,结果发现其冠状动脉再次出现狭窄,上次植入的支架失效了,于是又做了个支架手术,补下了一个支架。
然后,就是最新的这次发病。上周二,张先生在建国西路附近办事,突然又觉得胸部有种剧烈的压榨感,他想都没想,直接打车来到徐矿总医院。医院开启绿色通道,快速地为张先生进行手术。据了解,张先生这次是前降支血管出现堵塞。作为心脏最重要的血管,前降支血管的堵塞非同小可,而且病程非常常,弥漫2/3都有问题,不得不下了2个支架。
发病6小时内为黄金救治时间,介入治疗需及时
遭遇3次严重心梗,最终都能够挽回生命,且在手术后心脏功能恢复良好,张先生的情况给予我们一定的启示。徐矿总医院心内科主任祁春梅说,大家一定要明确一个概念,心梗发病后6小时内救治效果最佳,发现心梗后一定要尽快去医院。
“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祁春梅介绍,对心肌梗死的患者来说,目前急诊介入治疗成功率高,已成为该病的主要抢救治疗手段。但急诊介入需要在短时间内完成,时间最好在发病后的6小时内,最迟不宜超过12小时,否则心肌坏死不可逆,即使开通血管也可能于事无补。
举例来说,当发现自己有胸痛、胸闷等心梗先兆时,不可讳疾忌医或自认为吃“速效救心丸”等普通药物就能挺过去,而应像张先生这样立即赶往医院抢救,以免错失救治良机。
另外,注意选择有救治能力的医院。一般来说,心肌梗死的急诊介入治疗对手术水平和硬件设施等有着较高要求,普通基层医院开展得不多,而出于缩短救治时间的考虑,应直接到设有胸痛中心的大型医院就诊。“我院心内科由于绿色通道的建立,实现了急性心梗患者救治的‘一键式’启动,急救网络完善成熟。科室的介入诊疗医生及导管室护士24小时待命,只要患者及家属能接受介入治疗,手术可在最短时间内进行,显著降低胸痛患者的死亡率、致残率,提高治愈率及好转率。”祁春梅说。
突发胸闷、胸痛、气短,应及时就医
从张先生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在第一时间预判自己的心脏不适,并及时就医,为抢抓救治黄金时间夺得先机。那么,作为不具备医学经验的普通人来说,我们如何判断发生心梗的先兆症状呢?
祁春梅表示:“发生心肌梗死往往比较突然,而且有时并没有明显诱因,但发病前多会出现心绞痛等前兆,应提高警惕。”
首先是胸骨后或心前区出现压榨样或紧缩样剧烈疼痛,或胸部感到憋、闷、堵、胀,或伴有烦躁不安、面色苍白,甚至发生低血压性休克或心力衰竭。这时若能及时积极治疗,就能避免发生心肌梗死,并降低死亡率。同时,还要特别注意有些病人的症状不典型,一些患者平时发生的心绞痛极为隐蔽,只有气短、胸闷、上腹痛、肩痛或牙痛等不典型症状,假若这些症状与胃、牙齿等局部病变极不相符,且服用止痛等相应治疗药物无效时,就应想到发生心梗的可能。
另外,患有高血压、糖尿病、血脂代谢紊乱者;经常吸烟、缺乏运动、精神紧张和工作紧张者;男性55岁以上、女性65岁以上、有冠心病家族史者,上述人群都存在患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祁春梅说,特别是同时存在上述多项危险因素的人,即使平时没有心绞痛症状,也不能完全排除冠心病,尤其不能排除存在中、小斑块的可能,必须定期体检、注意积极预防。
手术后基础药物治疗莫放松
最后,祁春梅还强调,为了避免心梗复发,做过支架手术后,患者也要保持规范的药物治疗,并坚持良好的生活方式。
“心脏放了支架并不意味着心脏就此完全没事,更不意味着可以一劳永逸。因为心脏冠脉血管放支架只是一种治疗方法,只是通过“清淤”暂时疏通血管,恢复心脏的血液供应,但手术后如果不注意改变不良生活方式习惯及基础的药物治疗,血管还会再次堵塞,最终心脏又将出现新问题。”
祁春梅指出,支架术后1年内应服用双联抗血小板,防止支架内血栓形成,相当于维护支架,但对没有其它没有放支架的血管的治疗,也不能放松。患者在术后要保持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彻底戒烟限酒,减重或减肥,饮食宜以清淡为主,少盐、少油、多蔬果,另外还要坚持有规律的生活和适当的体育锻炼。
苏公网安备 32039502000003号
Copyright © 2005-2014 [www.xzkwjtz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