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为收藏 |  在线招聘 |  SSL VPN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医院动态 > 医院快讯 > 正文
今天是 
就医指南
好医生,功夫在“诗”外
本篇发布于:2009-07-10 共点击:558次

——如果说手术刀是技术的代名词,技术固然很重要,然而更重要的是“软件”,即指挥手术刀的思想和认识。

——对病人,我们要从整体上把握,既要考虑到手术的疗效,也要考虑到手术的损伤和风险;既要考虑到手术的近期疗效,更要考虑到病人长期的生命质量。这些看不见的功夫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手术成功与否。   

——医生要多学习、想明白、看清楚、做到位、不留遗憾才能做好手术,治好病。切忌主观、放不下面子,为证明自己“意见正确”而千方百计搜寻符合自己观点和意见的“证据”,最终使患者误诊、误治。

——“博古通今”能让一个医生更有信心和能力去帮助自己的病人。

——做手术光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感觉不行,还要有正确的思路,如同有经验的艄公一样力挽狂澜,通过急流险滩,到达彼岸。

                                                   吴清玉 

 

初阅吴清玉教授的这篇文章,我就被感动了。再三拜读全文后,结合我30余年从医经历和工作经历,深深地体会到,这篇文章中的每一句话,都是吴教授的肺腑之言。

做一个好医生是我们大家的共同理想。从进入医学院校门那天起,我们就盼望着能早一天在象牙塔完成嬗变,成为一名神圣的白衣战士,用我们的所学,亲手解除病人的痛苦,促进病人的康复,那该是多么的幸福,多大的成就啊。

什么样的医生才是好医生呢?

作为我国最顶尖的心脏外科专家,吴清玉给了我们答案,这其中不仅仅需要精湛的医术,更多的是必须怀着一颗悲天悯人的心灵。只有拥有赤子之心,才能将心比心服务患者,不断地在枯燥辛苦的工作中寻找到乐趣。

而成为一名好医生的道路是很艰难的。除了要有强烈的职业责任心和强烈的进取心,还要学习有关医德、哲学等方面的知识,功夫在诗外不断加强自身修养。要有吃很多苦的心理准备:无论酷暑,还是严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都要能静下来、坐的住,认真读书,潜心钻研,在病房里、手术室内、实验室、图书馆留下随处可见的踪影和足迹;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世界上的诱惑太多,不是自己的不要刻意索取,强学力行而后自然功到渠成。

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徐矿总医院能出现一批医学名家、大家。

这是我推荐此文的一点感想,希望大家在百忙中抽空阅读,同勉。

 

鹿德智

 

 

 

吴清玉  心外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保健会诊专家。现任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心脏中心主任,心外科主任,清华大学医学院副院长,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为我国大陆目前唯一的亚洲心胸血管外科学会(ASTCVS)常委、美国胸外科学会(AATS)会员、欧洲心胸外科学会会员。同时也是美国胸外科医师学会(STS)会员、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副理事长以及常务理事,卫生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心理事会理事、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6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分会副会长、美国《胸外科年鉴》中国大陆编委、《亚洲心胸年鉴》、《中华外科杂志》副主编、《中华医学杂志》、《中国胸心血管外科杂志》等专业刊物编委。

 

人类身心健康是社会发展的保证和主要目标之一。社会发展离不开医学发展,两者相辅相成。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医生的作用居功至伟。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对医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什么样的医生是一个好医生,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好医生”,这是很多医生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经常会面对的问题。古人把好医生称为“大医”。作为一名心脏外科医生,在30多年的实践和探索中,我探深体会到医学的博大精深,知道要成为一名“大医”非常不易。下面我就来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一些感悟,希望能对那些真正有志于医学事业的年轻人有所帮助。

 

“精”与“诚”是好医生的两块试金石

    “大医精诚”出自孙思邈所著之《备急千金要方》第一卷。这里所说的“大医”,第一在技术上要精,并且要精益求精;第二要诚,品德要高,有一颗悲天悯人之心,发愿立誓“普救含灵之苦”,而不“自逞俊快,邀射名誉”;“恃己所长,经略财物”。医生要具备“仁心仁术”,达到“绝世离伦,优入圣域”,需要以下两方面的修炼。

    第一,医者父母心

救死扶伤是医生的职责,选择做医生就意味着选择付出和奉献,这也是医生职业的崇高之处。要做一名好医生首先应该做一个好人,不仅要有强健的体魄,更要有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精神。希波克拉底就曾要求医生:“对传授知识的人要心存感激;要为病人谋利益;不以职务之便而谋私利;要严守患者秘密,尊重个人隐私。”古今中外,人们对医生的要求是—致的。

当患者将自己的痛苦,甚至隐私向医生倾诉时,医生便是他们全部的希望。医生应该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深切理解病人的处境和病痛,并尽最大可能为病人诊治。这话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并不那么容易。病人形形色色,偶尔也有一些病人会让医生感到厌烦,甚至反感,或医生因工作繁忙不堪重负,全身疲倦而缺乏耐心。但只要医生能有“见彼苦恼,若己有之”的感同身受,就能理解患者及其家人的心情,理解患者由于疾病和心理上的负担而产生的不良情绪,并以“父母之心”去包容和抚慰他们。一个微笑,一句适当的问候,一种温和的目光,都是对他们心灵的呵护。

临床实践中有很多情况需要医生做出选择和权衡,这些选择可能需要医生付出更多的辛苦、风险,更多的牺牲与奉献,甚至生命的代价,才能换来让患者满意的疗效。由于医学的不确定性、人体和疾病的复杂性,治疗效果可能会不理想,会遇到患者的不满意与家属的不理解,医院的不公正待遇,以及同行的非议,甚至发生医疗纠纷和官司……在这种情况下,又该如何对待患者?是及早明确诊断积极治疗,还是推诿病人以致漏诊延误治疗?是放弃治疗还是积极治疗?是姑息治疗还是采取根治的方法?这些都是对医生的考验。试想,如果医生更多考虑个人得失,选择对自己有利、安全和稳妥的措施,甚至以“合理”的方法拒绝诊治患者,患者就会错过治疗时机,甚至蒙受更大的损失。因此,有人用通俗的话来说明医生的工作是良心活儿,多年来我对此深有体会。

医生也是社会普通的一员,希望不断改善生活条件,同样也会面临各种各样的物质冲击和诱惑。但无论外在环境如何,一个有志于从医的人要能时时听从良知的召唤,不要让人生观、价值观背离自己从医的初衷。就像艺术家思想境界的高低会影响其艺术成就一样,医德医风也会影响一个医生的成就。

第二,业精于勤

医生面对患者光有良好的愿望和微笑服务是不够的,更要有精湛的医术。医术是同疾病进行斗争的重要手段。医生要为患者尽快做出明确诊断和提出治疗方察,实施有效的治疗和手术,使疾病好转或治愈,这是医疗服务的宗旨。要做到这一点,医生首先应该和患者建立信任,在患者的诉说和纷繁复杂的临床表现中,充分占有第一手资料,通过全面检查、“望闻问切”和化验结果等获取各种有意义的“情报”,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得到对疾病诊断和治疗有价值的信息,做出正确的分析与判断,进而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任何药物都有副作用,任何手术都有创伤,积极治疗是必要的,但要把握好度,否则造成不应该的过度治疗,会给病人带来危害。

医生只有意识到自己的重担与责任.才能对自己的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才能发现自己在医疗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才能通过临床实践验证其所掌握的理论知识是否正确,才能不断提高医疗技术和诊治水平。切忌主观、放不下面子,为证明自己“意见正确”而千方百计搜寻符合自己观点和意见的“证据”,最终使患者误诊、误治。

勤读书、勤思考、勤实践是成为一名好医生的必备条件。勤读书不光指读专业书籍,也包括其他有用的书籍,如读文史可使你加强自身修养,借古鉴今,少犯错误,使你拥有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修养,对人生价值有正确的理解;读科学能帮助你不断拓展新思路,了解科学的进展和医学的成就;读哲学可帮助你在医疗实践中获得正确的指导思想和价值取向。勤读书也包括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博古通今”能让一个医生更有信心和能力去帮助自己的病人。充分学习利用资源之余,也要勤思考,对各学科知识有辨别地接纳,认识古人知识的局限性,同时努力思索创新,完善知织体系。

另外,我们还要勤参与、勤实践。没有大量经验的积累,没有对所积累经验的充分研究和分析,就很难发现有效的指导临床实践的科学规律和原则。对于疑难病例的诊治更需要多方面的研究和考虑。

医生的工作是实践的过程,也是学习和思考的过程。“板凳须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是说做学问写文章要言之有物,其实也说明应坚持一种认真求实的治学精神。好医生必须有虚怀若谷的精神,要保持学习和研究的良好习惯,不仅要学习同行的经验和长处,也要吸取同行的教训。特别要说明的是,我们的学习离不开病人,这一点我们必须铭刻在心。

    指挥手术刀的思想比技术更重要

对于外科医生来讲,手术技术更要求准确、轻柔、精巧与熟练。外科医生做手术应做到器械在手犹如书画家运笔,不能有半点马虎,因为毫厘之差都有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不要只看到外科医生手术过程非常流畅,一气呵成,取得圆满成功,也应了解外科医生台下要付出多少倍的辛苦与汗水。手术台上每个操作,都需要多年的历炼和不断改进与思考。正是日积月累一点一滴才成就了一个优秀外科医师精湛的技术。好的外科医师能使手术过程像一首乐曲的演奏,行云流水,让人体会到它的韵律与和谐之美。

我们常常听到人们评价某位外科医生是“第一把刀”或“第二把刀。对此,外行人也容易理解,然而在内行看来,这种提法是对外科医生的工作缺乏了解的结果。如果说手术刀是技术的代名词,技术固然很重要,然而更重要的是“软件”,即指挥手术刀的思想和认识。患者的疾病到底需不需要动“刀”?我们能否不动刀,“不战而屈人之兵”?如果已经决定做手术,那么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是做局部的姑息手术,还是采用彻底根治术?这些都是下“刀”之前医生需要郑重思考的问题。它们的答案来自大量的学习和实践。

    看不见的功夫对医生来说最重要

对病人,我们要从整体上把握,既要考虑到手术的疗效,也要考虑到手术的损伤和风险;既要考虑到手术的近期疗效,更要考虑到病人长期的生命质量。这些看不见的功夫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手术成功与否。

我曾经遇到过许多棘手的病例。当面对一名已经5岁,错过做根治性的心房和心室水平血流双调转最佳手术时机的患儿,我意识到,从长远考虑如何决策显然是决定患儿一生的事情。若按照以往的常规方法修补室间隔缺损,表面看来风险小,手术操作容易,但患者成年后由于右心室要负担左心室的负荷,很可能会因承受不住压力而发生心力衰竭和三尖瓣关闭不全。在做好充分准备,考虑各种可能之后,我决定打破常规,为患者做根治性的心房心室水平双调转手术。在技术上,我们先进行姑息手术,在患儿肺动脉上进行缩窄,训练已经功能减退的左心室,然后在患儿出院后进行密切观察。

两年后,我们再次为他进行双调转手术,并取得了成功。手术中,我发现患儿心脏周围组织粘连很严重,解剖结构辨认不清,特别是看不到必须移位的纤细的冠状动脉近端。这给手术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如何解决呢?我再—次打破常规,先建立体外循环,切开主动脉去寻找冠状动脉开口位置,沿着开口去追踪解剖冠状动脉。在操作过程中,毫发的差错都可能损伤冠状动脉和主动脉瓣叶,可能将患者置于生死关头。接下来,如按常规程序完成心房水平的调转,再做动脉调转的话,手术时间必将延长一倍.心脏缺血时间增加必然会增加手术的风险。因此,我决定先做动脉调转.再做心房调转,以减少心肌缺血时间,保证手术能够成功。

当看到患者的心脏在有力地跳动.我总算是体会到了什么是艺术和创作,有一种经历急风暴雨后见到绚丽彩虹的风光感觉。当病人出院,病人及其家属欢欣不已之时,我们也得到了医疗工作的最高奖赏。

    医生的工作绝不是简单地重复,所涉及的方方面面每天都在不断发展和变化中。为了保证医疗质量,临床上制定了很多常规、指南和规范。这些常规基础是大量临床研究工作,而这些研究工作的局限性也使这些常规需要不断修改。在工作中既应严格按常规要求去做,但有时也不能完全为这些常规所束缚。有时为了挽救患者生命必须打破常规,否则医学不会发展。

    临床研究工作就是去发现采用何种方法、技术和药物能更有效地治好病,发现治疗过程中疾病的变化规律,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工作,提高医疗质量。“治病就是治病,进实验室摆弄仪器和做动物实验才是医学科研”。这种看法是不全面的,要加以改变。反过来,如果科学实验的结果对临床工作毫无帮助的话,这种结果最终会被束之高阁,毫无意义。

医疗工作不能满足于以住的成绩

在医疗工作中,有的问题解决了,有的问题仍没有解决,即便是解决了的问题也还有改善的空间。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会出现。容易治疗的病症如此,疑难病症更是如此。坚持学习和研究才能打好功底,奠定做好医生的基础。有了深厚的基础,才能厚积薄发,举重若轻,才能有所创新,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

以心外科为例,是先有了一个一个问题的解决、一步一步的突破和创新,才有了今天的各种手术方式。现代外科学奠基于19世纪40年代,其后便进入飞速发展期。心脏外科学却直到50年前才逐步得到发展。在此之前,心血管外科被认为是外科手术的禁区。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心脏手术是在1897年,Ludwig Rehn第一次尝试缝合心脏伤口获得成功。随着麻醉技术的提高、低温体外循环技术的创立,心外科手术方式不断得到改进,越来越多复杂的疾病得到了根治。所有这些成就无疑都是在医务人员不断思考、不断创新中实现的。即便如此,这一学科在今天仍有一些复杂的问题没有找到最佳解决办法。医生应该认识到,随着科学的进步,很多问题会逐步得到解决。因此医生应保持对科学发展的高度关注和敏感,并要有很好的科研基础和训练,才能在医学领域做出更大的贡献。

在成长过程中,医生也要经历三种境界

    对于刚踏入医学门槛的年轻人来说,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道路漫长。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要有“路漫漫其悠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思想准备。作为医学生,首先要虚心向学长、上级医师以及指导教师学习;他们都是你的老师。要知道,有时他们的一句话,你可能要很多年才能领悟。为了积累这些知识,老师们付出了大量心血、时间和劳动,作为学生要给予足够的尊重,并永远心存感激。而老师也要能发现好的学生,授业、解惑而不保守,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修正自己的观点.身体力行成为学生各方面的表率。实际上学生和老师是每个人在人生不同阶段都要承担的角色。

    课本上的知识经过临床实践,才能成为有用的知识。我想提醒大家,求学或工作期间做好笔记非常有必要,这将成为你做医生的宝贵财富。如果在临床遇到一些疑难病例,你一定要多观察上级医生的处理方法,多动脑,要有“朝闻道,夕死可矣”的精神,刻苦钻研不断进取。

    做医生不能急于求成。年轻医生经常希望能早日成才,独当一面。我们经常听到有些外科医生抱怨:“毕业后工作多年,仍是个助手。”殊不知,功夫不到容易栽跟头。当助手固然辛苦,但你在参加手术时,有没有注意病变的实际情况和术前诊断的出入?有没有思考怎样才能更好地配合使手术顺利完成?有没有观察主刀如何处理每一个环节和妥善应对每一个突发事件?有时,一个手术你看上数十遍,仍不懂其中要义。假如换你上台,很多问题就会暴露出来,所谓“看花容易绣花难”。年轻医师在手术中出了差错,会给上级医师带来困扰,甚至改变上级医师对你的看法,使之怀疑你的能力,也会导致患者和家属对你的不信任,这等于是你在自己前进的道路上挖了一条难以跨越的鸿沟。相反,如果你肯观察,肯动脑,就能得到上级医师的认可,就会有更多的手术机会。多做手术是好事,但切忌重复在简单的操作上,要主动去发现差异,找出规律性的东西。

王国维先生提出的“治学三境界”对医生治学和医疗实践来说也有重要意义。他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第一种境界是说,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应该登高望远,了解学问之浩如烟海。第二种境界是说,做学问成大事业不是轻而易举的,必须经过一番辛勤学习的过程,其间付出什么代价都在所不惜。第三种境界是说,经过反复学习、研究、探索,你终将在迷惑处豁然开朗,有所发现并有所创造。王国维的三境界说法可以理解为“奋发读书”、“刻苦钻研”、“水到渠成”。

借鉴王国维先生三境界的说法,医生的成长过程也将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医生刚刚走出校门,需要不断学习,打好基础,尽快胜任工作。这相当于做主治医师前后的阶段。第二阶段,医生争取在专业上有所建树,得到广大患者和同行的认可,取得显著的成绩,获得良好的声誉。这相当于做教授前后的阶段。很多医生到此时就比较满足了,不思进取或者以此为资本争名于朝,争利于世。第三阶段,医生对人生和医学精神有了更为透彻的认识,不再计较个人名利得失。若计利则计天下之利,即如何救助患者;若求名则求万世留名,即在医学事业上做出实实在在的贡献,在工作过程中不断探索医学创新之路,既能为人类健康做贡献,同时也能实现完美人生,像唐代画马的曹霸一样,“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致若浮云”。只有经历了这三个阶段,才能成为真正的好医生。

一个医生的力量往往是微薄的,难以迎战复杂的疾病

过去,医生一个人就能自立门户,救治患者,为民解忧。到如今,医疗体制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医院、科室是以一个集体的形式存在的,因此一个医生的力量往往是微薄的,难以迎战复杂的疾病。新时代的医生要有很好的团队意识,能尊重包括患者在内的每个人,对每个人的工作给予客观评价,支持和帮助,并能配合各种工作的开展,而不是唯我独尊。只有医生护士密切合作,获得病人的理解与配合.才能保证医疗工作的有效进行,达到救死扶伤的目的。

手术也要由一个团队去完成。试想在心外科手术中,假设只有外科医生单枪匹马,没有助手的支持,没有护士的配合,没有麻醉师的协助,没有体外循环的安全保证,手术如何进行?只有调动整个团队的积极性.大家都配合你的工作,才能减少手术中的失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病人的痛苦。同时,作为团队中的一员,我们也要积极配合其他成员的工作,促进整个团队共同进步。

文明、理性的社会应给予医务人员足够的尊重和保护

医学发展是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具体标志。医务人员队伍的精神面貌是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反映。医生的诊治水平也和社会科技水平息息相关。社会应该尊重医生的知识和奉献,了解医学的特殊性和不确定性,克服偏见与无知,创造产生好医生的社会制度和条件。认识到办好医院、培养好医生关系到每一个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医务人员是整个社会的一部分,是发展医学的主力军,同时也可能是患者,也可能和每个普通人一样成为被服务的对象。因此任何一个文明、理性的社会都会对医务人员给予足够的尊重和保护。“信者为医”,整个社会也要提高诚信度。如果社会只想得到好的医疗服务和诊治水平,而没有好的医院和好的医生作基础,希望最终还是希望,无法变成现实。

综上所述,“大医”不是一朝一夕做成的。“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合抱之木生于毫末”是人生做事业、做学问的开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是使事业成功的保证和过程;“心可近佛,技可近仙”,做精诚的大医是每一位医生应该达到的目标。这是一条漫长求索的道路,每个医生都应像攀登珠穆朗玛峰的运动员一样,一步一个脚印走好,去登顶领略巅峰的无限风光。

版权所有:徐州矿务集团总医院/徐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 备案序号:苏ICP备10002942号
联系地址:徐州市煤建路32号 咨询邮箱:xkzyyxc@163.com 邮编:221006
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自网络,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苏公网安备 32039502000003号

Copyright © 2005-2014 [www.xzkwjtz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