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矿务集团总医院消化科主任唐采白
技术创新事迹介绍
矿务集团总医院的消化内科主任、主任医师、副教授唐采白, 1982年毕业于徐州医学院医学系,在矿务集团总医院从事临床医疗工作已20多年了。20多年来,她热爱本职工作,兢兢业业地钻研业务,积极开展新技术,在我市消化界具有相当的知名度。在病人眼里,她是为人正直,待人热情,急人所急的好医生;在同行眼里,她是一位业务精湛、勇于创新,不断进取的有心人。
唐采白曾在省级、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专业论文15篇,参与编著专业书二部,副主编一部,多项科技项目在省、市、集团公司获奖。作为学科带头人,目前还承担着两项江苏省教育厅科技研究项目。她在20多年的行医生涯中,根据临床工作需要,不断总结经验,开展了许多新的项目和技术,且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她努力创造条件在全市率先开展、引进新技术14项,如食管静脉曲张硬化治疗术及套扎术、贲门失驰缓症气囊扩张术、消化道息肉切除术/灼除术、经内镜胰胆管造影术、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内镜治疗胆源性胰腺炎、内镜下胆管碎石取石术等等,不断地提升徐州消化界的诊疗技术水平。近两年又开展了经内镜放置胆道支架、鼻胆引流管来治疗胆道癌、梗阻性胆管炎等高难度技术。其中五项目前在徐州地区仍是独家开展。她已获新技术引进奖多项,填补了本地区内镜技术的多项空白,为徐州众多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带来了福音。
说起这些技术的创新和引进,其背后凝结着唐采白对病患者的满腔热情和多年的心血和汗水。例如,用内镜微创方法示治疗胆管 结石 ,胆总管结石是一种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胆结石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这种病症起病急,变化快,一旦造成胆管的急性阻塞、出现感染等并发症,病情就非常凶险,有的会造成死亡。以往,这种病都是进行外科手术治疗,刀口创伤大,病期长,治疗费用高,并伴随有很高的死亡率,尤其对年老体弱者,如果承受不了外科手术的对身体损耗,病人只能采取保守疗法,预后极为不佳,徐州地区的这类患者,过去只能转到外地治疗,给病人造成了极大的不便,并增添了不必要的经济负担。2000年6月份的一天,一名80多岁的病人患胆总管结石来院就诊,该患者发生了急性胆道梗阻,全身感染,病情较重,当时医院对于这种病情,唯一有效的手段就是进行外科手术。由于年纪大,身体弱,手术治疗具有很大的风险,病人随时都有可能在手术台上发生意外,唐采白只好怀着歉疚的心情把病人介绍到南京治疗。看着年老的患者不得不拖着虚弱的身躯奔波到外地去治疗,唐采白的内心世界受到了巨大的触动,她觉得自己有愧于患者,对不起党和人民对自己的培养。思考良久,她决心要开展内镜下微创取石的新技术,为徐州的此类病人就近解除病患!
在取得了院领导的支持后,当年7月份,她便组织了一个医疗攻关小组,南下南京、上海,北上北京等地参观学习。她了解到南京鼓楼医院此项工作开展得较好,每周二下午实施这项手术,为了尽快地掌握这门技术,同时又不影响科室的正常工作,唐采白就在每周二上午乘几个小时的火车赶到南京,现场观摩他们的内镜下胆道取石术,当晚再风风火火地乘火车返回徐州,以便次日正常上班,每次回来,常常是累得筋疲力尽。功夫不负有心人,就这样风里来,雨里去,经过艰苦的努力,她终于掌握了这项新技术,于当年成功地做了徐州市第一例内镜下胆道取石术,初战告捷!
这项新技术能够将胆管的形态、病变特征和具体部位清晰显露出来,通过电凝电切仪将结石取出,具有创伤小、无切口,康复快、费用低、高效确切、无需放置T型管引流等优点,一经推出深受患的欢迎,尤其适合于年老体弱、不具备外科手术条件和外科手术后复发的结石患者,为他们解除了奔波外地的后顾之忧。一位85岁高龄的胆石症患者,因结石阻塞胆道,发生了胆管炎和败血症,体温高达40℃,无法耐受常规开刀治疗,曾被市内多家医院宣布无法治疗,病人甚至已写下遗嘱,交待后事。得知矿务集团总医院开展一种新技术不用开刀也能治疗该病之后,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前来投医,唐采白经过精心准备之后,采用内镜下胆道取石术,仅耗时半小时,便成功地为该患者取出一枚直径达1.5公分的结石,而病人的感觉仅仅像接受了一次普通的胃镜检查一样,术后次日,病人的体温恢复正常,胆道阻塞的症状得以有效缓解,这位85岁的老人获得了新生,老人高兴地主动提出与科室全体医务人员合影以示庆祝。三年多以来,唐采白和她的同事们迄今已经为200余位胆石症病人进行了内镜下胆道取石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熟练地掌握了术中各个环节的技能和技巧。目前,该项技术获得了徐州市新项目、新技术引进奖。
唐采白具有强烈的敬业精神,始终把病人的生命放在第一位,这也是她引进、开展新技术的一个动因。1990年6月,唐采白在北京学习并掌握了食管静脉曲张硬化治疗技术,并率先在徐州市开展。但这项技术的使用,往往会伴随着一定的风险性,唐采白出于对病人生命的尊重,勇于承担风险,挽救了许多病人的使生命。1999年的除夕夜,病区收治了一位肝硬化发生食道静脉曲张大出血的病人,多项止血措施无效,病人处于休克状态,生命垂危,唐采白认为,采取食管静脉曲张硬化治疗是最为有效的方法。但当时病人情况危重,实施这项治疗风险极大,在治疗过程中,病人随时都有可能出现意外,当场死在手术台上;但如果不采取这项治疗,病人将会很快丧失生存的机会。有人劝唐采白:“算了吧,别冒这个险,会毁了自己20年的美名的。”在名誉和救人的两难选择之中,唐采白把生命看得比个人的名誉更为重要,毅然选择了救人,她果断地为患者实施了食管静脉曲张硬化治疗,硬是将病人从死神手里夺了回来。后来这个病人逢人就说:“是唐医生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唐采白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善于从细节入手,从病人杂乱的自诉和临床表现中,发现和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透视出病人的病理生理变化,做出正确的诊断结论。早在八十年代,曾经有一位肝病患者,辗转多家医院病情均未能找出病因,唐采白接诊后,仔细研究了他的病情,详细地询问病史,在交谈中地捕捉到一丝遥远的信息:患者幼年曾在南方生活,而这个区域是血吸虫的高发区。她多年养成的职业敏感使她意识到,也许是血吸虫在作怪,根据这一推测,她运用当时引进不久的肝穿刺活检新技术,在病人的肝组织标本中,找到了血吸虫卵,病因诊断终于真相大白。接下来的针对血吸虫病治疗,使患者很快得以康复。这位病人感激万分,他说:“我做梦也没想到我得的是血吸虫病,那么多的医生也都没想到,还唐医师的医术高明,不然的话,我死了也不知道是什么病死的。”
革故鼎新,提升医术,是唐采白不懈的追求。近年来,她又在徐州地区率先开展了内镜下胆管支架置入术,该技术耗时少、出血量小,使患者以最小创伤换取最佳的疗效,已为多名无法耐受外科手术的胆道和胰腺肿瘤患者解除了痛苦。
44岁,是个负重爬坡的年龄。对于唐采白来说,在成就事业辉煌的同时,还肩负着家庭的重担。在单位,她是一位好医生、好领导;在家中她是一位好女儿、好儿媳、好妻子、好母亲,年近80岁的母亲患有多种疾病,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两个哥哥均在外地工作,照顾母亲的责任,就全部落在了她瘦弱的双肩上,同时婆母也是年事已高,还患有高血压,也需要她的照顾,儿子上高中,正是吃力的时候,亲人们都非常需要她的帮助和照料。她每天上、下班来回奔波在两个家庭和医院之间,路上骑车要走近两个小时,常常是披星戴月地回到家中,已经是连吃饭的力气都没有了。但即便如此,唐采白也从未因为家庭的原因影响工作和事业,放弃技术引进和创新,因为她把病患者视作自己的家人,她要用最新、最好的技术,为病人服务,为患者解难!她用比常人多出许多的心血和精力,去铸就事业成功的辉煌。
唐采白的不懈努力赢得了广泛的赞誉,曾获多项荣誉:多次当选医院先进个人、先进标兵、优秀带教教师,连续5年当选为优秀党员、矿务集团科技先进工作者。曾获集团公司“巾帼建功个人”称号,连续两届被集团公司确定为和“111跨世纪中青年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培养对象。
面对荣誉唐采白并不满足,更不骄傲,她认为这是对她的鼓励,更重要的是对她的鞭策。她知道,在她的面前还有许多高峰在等待着她去攀登。
苏公网安备 32039502000003号
Copyright © 2005-2014 [www.xzkwjtz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