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院2022年工作会议、院十一届二次职工代表大会、2021年度先进表彰会上的讲话
(2022年1月24日)
院长 荣良群
各位代表:
现在,我向大会作行政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代表提出宝贵意见。
第一部分:2021年工作情况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总院发展史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一年,这一年,我们迎来了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同时也迎来了我院建院五十周年和徐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成立三十周年。2021年医院坚持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思想,全面开启现代化医院建设的新征程,围绕医院“十四五”发展规划的“十大建设目标”和“三名”建设方案,以“创新发展”为主题,以技术创新、落实三甲标准管理和三级医院绩效考核为抓手,对标一流,依靠“学科、技术、人才、质量、服务、市场、绩效、信息、文化、党建”十轮驱动,通过“强技术、提服务、精运营、快建设”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面对复杂多变的疫情形式,我们依靠科学,群策群力,团结协作,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最高原则,努力促进医院管理模式的转变,实现了医院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医院先后获得省属企业先进基层党组织,市级医院综合绩效考核优秀单位,徐矿集团2021年度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优秀单位,徐矿集团2021年度宣传思想工作先进单位,徐矿集团“模范职工之家”、徐州市“百姓放心医院”等荣誉。
一、运营能力迈上新台阶,竞争力进一步显现。
1.医疗、经营指标实现历史新高。全年业务收入13.55亿元,其中本部收入12.76亿元,较去年增加1.94亿元,同比增长17.9%,第三医院实现收入7881万元,同比增长20.5%;完成门诊工作量73.6万人次,其中本部门诊量64.4万人次,同比增长38.8%,去除核酸检测后47.2万人次,同比增长3.9%;门诊收入1.95亿元,同比增长26.1%;第三医院完成门诊量9.2万人次,同比增长2.7%,门诊收入1521.5万,同比增长0.6%;完成出院人数6.53万人次,其中本部完成5.83万人次,同比增长10.1%,三院完成6967人次,同比增长21% ;本部完成手术例数43083例,同比增长43.5%;平均住院日7.9天。本部职工人均收入同比增长14.2%。三院人均收入同比增长16.0%。
2.保障措施及时发力。坚持“保增长、调结构、降成本、控风险、提效益”的经营总策略,打造总院运营品牌。
一是全力以赴保增长。把保增长作为医院经营的首要任务,与各科室签订2021年综合目标责任书,将医院的总目标分解到月度,分解到科室,每月进行考核兑现奖惩;充分发挥绩效考核的指挥棒作用,四季度开始实施“增效加奖”方案,用好DRG结算政策,全面放开各类医保、居保病人的收治,根据各类病人结算预测及时动态调整市场宣传政策;积极培育新的增长点,新购置的CT、核磁共振先后投入使用,缩短住院病人检查预约等候时间;调整科室床位,将床位向有发展潜力和有创科室进行倾斜;加强泉山区医联体、萧县中医院医联体、砀山中医院医联体的联系,派驻专人在西苑社区和湖滨社区负责双向转诊工作,与徐州市工人医院签订协议促进双向转诊;保持省外异地及自费病人开发力度的同时,注重市区职工和县区居民医保市场的开发,加强医保定点取消政策的宣传。
二是推进四大结构调整。医保结构方面,医院DRG付费的探索和实践取得明显的成效,率先上线病案首页质控和DRG分析管理系统,开展多轮有效培训,尤其是深入到临床科室培训,临床一线人员熟练掌握,病案室发挥重要质控作用,医保部门逐份病案最后审检把关,按照目前市医保局通报的月度结算数据,我院医保基金结算率97%,在全市三级医院中排名第一,较三级医院平均水平高出16.5个百分点,相当于直接增加3000余万元的节余。10月14日,我院为市县医保局、二级和三级医院共500余人进行了一次视频讲座,取得良好的反响。积极推进医保电子凭证激活工作,目前激活量全市第一,电子凭证结算率也在全市三级医院前列;院领导带队积极争取各县区2020年医保超定额部分的补结算款2000余万元。收入结构方面,住院药占比持续保持20%以内,耗材占比与手术量同比增长,体现医务人员劳务价值的诊察费、手术费、护理费、治疗费的占比有所提升。业务结构方面,通过技术盘点、技术提升、技术引进,医疗业务结构得到快速优化,出院患者中手术人数占比从2019年的30.9%到2020年的36.3%,再到2021年的41.4%,两年上了两个大台阶,三、四级手术占比达到67%,医保局公示的DRG指标中病组数747,仅次于徐医附院和中心医院,显著高于其他三甲医院;体现医疗难度系数的CMI,我院为1.24,在10家试点医院中仅次于徐医附院的1.30,明显优于其他三甲医院。成本结构方面,压降药品、耗材成本,检验合作打包显著降低了试剂和设备成本,医保坏账得到进一步的控制,坏账率持续下降,对应的是职工待遇和节余水平的明显提升。
三是不遗余力降成本。实施科室全成本核算并定期通报,提升科室经营理念,持续做好成本管控,出台文件严格控制辅助用药、辅助材料和低值耗材的使用,加大对所有耗材的管理,加强所有材料采购管理,2021年药占比23.9%,住院药品收入比19.8%,耗占比24.1%。后勤部门加强水电汽消耗的控制,总体降低40余万(其中蒸汽下降124万)。
四是提升效率创效。不断缩短平均住院天数,提高床位周转率,医院时间消耗指数0.86和费用消耗指数0.83均处于同级医院的最好水平。医院通过多种增收节支的措施,实现了效益和业务收入的同步增长。
五是加大对分院帮扶。加大对庞庄分院扶持和建设力度,深化学科一体化建设。分院骨科专科建设初具雏形,在西北区已彰显专科实力,品牌影响力逐步扩大,业务收入912.7万,增长40.5%。康复科一体化建设,总院袁勇主任每周四查房指导工作,帮扶康复科可持续性发展,至九月底,实现收入202.1万,出院病人244人次。普外科长期帮扶,持续显效,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8.2%。妇产科已创成省级基层特色科室,各项适宜技术和新技术快速发展,能熟练开展妇产科宫腹腔镜等微创手术,三级以上手术以前明显增加,完成总收入190万元。消化内科在总院专家的指导下,与我院肛肠科联合,增加肠镜的检查,开展内镜下痔硬化治疗。神经内科急性脑梗塞静脉溶栓已具备同质化水平。呼吸科新建尘肺康复工作站,技术影响力不断增强。持续派骨干人员对分院麻醉科、疼痛科进行帮扶,技术水平和社会影响力有所提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提高。全院开展10项新技术130余例,增收120万余元。
六是严格控制经营风险。对HRP中合同管理审批流程进行了专门的培训,加强对合同的扎口管理;目前已推行线上线下同时审批流程,从合同签订时的基本信息完善,到合同审批时的流程管理以及合同归档时的资料收集存档,进行全过程的合法性、完备性及规范性的审查工作;对信息系统不完善的情况及时与公司进行沟通并调整,经管办在合同到期前半年对主办科室进行提醒。
二、持续抓好新冠疫情防控工作,应急处置科学精准。
医院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工作,全面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完善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工作方案,明确职责分工,压实疫情防控主体责任。严格落实“三三五五五”防控方案。进一步加强流调、核酸检测、人员管控、探视的管理。不折不扣从严贯彻落实防控工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强化防控责任落实,机关科室负责人实行包挂管理,督促各临床科室切实做好疫情防控常态长效管理工作,实施机关后勤中层干部包挂科室和院北门值班带班制度,在2021年11 月 25 日徐州发现一例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密接时,我院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迅速流调,排查次密接人员,共 47 人,本院职工 13 人, 病人 21 人,陪人 8 人,学生 4 人,第三方人员 1人。同时做好孕产妇等次密接患者的救治工作,加强病陪人的管理。按照规范化要求改造发热门诊,设置用于排查疑似传染病人、治疗发热患者的专用诊室,增加了留观室,明确区分清洁区、污染区、缓冲间。配置基础设备、抢救及生命支持类设备、检验类设备、独立的 CT 等。严格按照规范的诊疗流程,确保疫情防控第一关的作用落到实处,严格按照院感规范做好防护,穿、脱防护用品等重点环节规范操作的监管,做到每班、每人穿脱防护用品有专人监督评价及做好记录。医务人员,相对固定,定期轮值,实行封闭式管理。
按照省、市统一安排部署,2021年我院共选派39人到“战疫最前沿”参与支援抗“疫”工作,其中1人赴石家庄参与支援,24人赴南京、扬州参与抗疫一线工作,9人参加昆山专列转运支援,5人参加上海入境来苏人员接驳转运支援。在11月25日徐州出现疫情期间选派16名护理人员参加徐州市泉山区核酸采样,224人参加徐州市核酸采样演练,用实际行动展现了总院人的使命和担当。医疗保障方面我院参加了2021年徐州马拉松等5项上级安排的医疗保障任务。组织3支巡回医疗队,参加泉山区组织的疫苗接种工作,获得国家、省、市表扬。院外疫苗接种队共接种143739剂次,院内疫苗接种16891剂次,为3家社区服务中心疫苗接种提高医疗保障。
三、学科建设不断加强,“三名”建设取得新成效。
一是学科建设持续提升。对标省市一流专科,制定考核目标,加大对现有重点专科的考核,有效用好重点专科奖励资金。培育影像科、消化内科、内分泌科、康复科、疼痛科、神经外科、麻醉科、普外科、检验科、肿瘤内科等创建省重点专科,药剂科、耳鼻喉、风湿科、介入科、泌尿外科、儿科、眼科、手足外科、皮肤科、口腔科、感染性疾病科、烧伤整形、营养科、输血科、超声科等创建市重点专科。按标准完成省级及市级重点专科自评。心内科迎接省重点专科复评。市级急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通过现场检查,生殖中心IVF技术准备迎接国家卫健委现场检查。淮海医疗集团检验中心成立,全国首台进口车载全身CT移动卒中创伤救护车启用,苗毅教授工作站及江苏省胰腺专科联盟落户徐矿总医院,成立淮海呼吸重症专科联盟。
二是不断加大人才梯队培养。推进“5262”人才工程实施,培养出一批各专业、各层次的矿总名医,修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医院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从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形成学科(专科)优势、完善竞争激励机制、提高科研教学水平、加大优秀人才引进等五个方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制订下发了《博士津贴发放及考核办法》,从学历补贴、科研津贴方面加大了对高学历人才奖励力度,同时也加大了履职考核力度,把人才津贴和开展临床、科研等工作情况挂钩,促进人才发挥效能。进一步完善引进人才激励考核办法,促进引进人才更好发挥作用。按照年初调研岗位设置和缺编情况制订的需求计划,完成年度人才招聘和引进工作。成功引进及招聘人才154人(含庞庄分院16人),其中本部引进博士1人、硕士44人;中级及以上职称成熟人才5人。1人当选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医院质量管理与信息化建设分会副会长,2人受聘为第四届煤炭工业技术委员会应急医学救援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和委员。2021年柔性引进专家5人,分别是骨科陈亮,胃肠外科管文贤,麻醉科鲍红光、胰腺外科苗毅,重症医学科郑瑞强。目前在读博士41人、今年新增15人;在读硕士98人、新增26人。量化各级各类人员考核评价系统测试运行。
三是持续加强技术创新。对照等级医院专科技术标准和三级医院服务能力建设标准开展标志性技术,制定技术项目奖惩办法,对未能开展的技术和项目限期开展。2021年新技术立项124项,已开展103项。今年开展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术及瓣膜成形术 、EBUS-TBNA穿刺技术在肺部疾病中的应用 、Spyglass内镜直视系统在胆胰疾病中的临床应用(取石、碎石、病理取材)等31项标志性技术。修订多学科诊疗模式实施方案,积极推进MDT有序常规开展。
四、质量与安全管理持续改进,确保医院发展稳定。
医疗工作的重点是提高医疗质量与确保病人安全,持续做好医院七大安全管理,进一步完善医疗、护理、院感、消防、生产、信息、经营七大安全管理体系,制定和落实“意识+责任+标准化”安全管理方案。从组织制度、预案流程、技术方案、培训演练等内容持续完善,医疗质量持续提升,确保医院安全运行。
一是持续改进医疗质量。抓好临床检验、抗菌药物、抗肿瘤药物、质子泵抑制剂,输血管理、室内质控和室间质控,保证日常诊疗活动规范有序开展。严格按照新版三级医院评审标准和国家三级医院绩效考核标准,对标找差,强化检查与考核,提升医疗质量和服务能力。制定院科两级质控目标,每月开展质控活动,将质量安全目标纳入综合目标考核和绩效考核,制定2021年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十大目标落实的具体方案。电子病历质控闭环管理设计,目前进入现场实施阶段。持续推进质量管理工具的应用,提升科学化管理水平。推行精益管理,通过日板、周板、月板等三块看板,推进质量改善的文化,一张小小的CIP卡片,撬动了整个科室的质量管理,精益文化带来护理服务价值的提升、质量的改善、效率的提高、浪费的节约以及成本的控制,持续开展品管圈大赛活动,在江苏省第五届医院品管圈比赛“畅行圈”、“精益求精圈”和愿“菌”平安圈,分别荣获三级医院护理组二等奖、三等奖和三级医院综合组三等奖。《构建高危转子间骨折患者PFNA的MDT治疗体系》获亚洲医疗质量改进与创新案例。抓好病案首页质量管理,按节点达标考核,提升医疗质量。强化全院对疫情防控知识及“十八项核心制度”的培训和学习,并将其纳入全院“三基”考试的重要内容,不断提高医务人员专业知识和医疗服务水平。
二是强化安全管理。继续实施患者安全目标,职能部门持续开展安全培训进科室。坚持做到“12345”安全防控体系。突出抓好院科两级“三防”方案的细化和落实,“三防”方案的实施取得的显著实效,医疗纠纷显著下降,2021年新发生11例(2020年为21例)。继续完善应急预案,加强培训和演练。注重院内感染的控制和管理,确保不发生医院感染爆发事件。医院各重点部门如预检分诊、发热门诊、核酸采集点、建筑布局进行了优化,使得重点部门工作流程更加符合院感控相关要求,降低医院感染发生风险。同时,根据疫情防控要求,多次进行疫情防控应急演练。落实医患沟通 “一个要求、两个技巧、三个全面、四项内容、五个避免”的总体要求,提高医患沟通能力。加强医务人员三基培训考核,重点加强危重病人救治能力培训,提升危重病人识别处理能力。发挥九大委员会作用,定期开好质量安全会议和科主任联席会。加强综合目标考核,加大考核结果与绩效挂钩。加强医院法治建设,强化组织领导,健全法务工作机制,防范医院法律风险,提升依法管理能力和水平,严格依法执业,规范医疗行为,落实患者安全目标。每季度开展典型案例分析及警示教育。按照国家、省市及集团公司安排部署,落实医院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方案,加强对重点科室、重点区域、重点场所、重点时段的督查检查。落实好省、市消防安全生产会议各项要求,以更严标准更实举措加强和改进安全生产工作,确保医院安全稳定。江苏省平安示范医院创建已经通过现场评审。
五、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智慧医院建设取得新进展。
按照院重点工作部署持续推进信息化建设,并对已建设完成的系统开展应用情况分析与调研工作,针对应用过程中存在使用和管理问题与各科室沟通、推进并持续完善。网络安全工作有显著成效,注重人才队伍建设,在徐州市卫生健康系统第二届网络安全攻防大赛中,我院荣获团体第二名,2021首届智慧医院HIC案例大赛三等奖。电子病历系统升级与5G+移动护理项目完成采购并开展项目建设工作。 HRP在年底前完成整体项目建设工作。集成平台依据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建设,完成了HIS、EMR、检查检验、手麻、病案、HRP、互联网医院APP等业务系统的服务接入以及服务运行状况监控,协助各业务系统开展《电子病历基本数据集》和《电子病历共享文档》的标准化改造工作,实现了全院患者就诊数据的整合及展现。持续完善病案首页质控管理系统和DRGs分析管理系统的建设工作,完善市医保DRG数据对接与上报工作;互联网医院处方流转、新冠检测、体检预约等功能,互联网医院小程序已上线运行,完成互联网医院系统验收和省监管平台对接工作。完成远程心电系统、物资管理系统、手术麻醉系统、院感系统、药事系统的应用情况调研分析工作,针对科室反馈的软件功能进行优化与完善,与科室沟通业务流程和管理问题并推进系统应用。完成徐州市医保贯标、智慧医保、工伤医保接口改造工作,配合医保管理部门推进医保违规数据分析与管理。完成检验系统、输血管理系统、分诊叫号系统、床边结算系统的的上线与全面应用, 优化业务与服务流程,运用信息化实现闭环管理,并完成项目验收工作。完成了检验系统、分诊叫号,输血系统、电子发票、机房扩容项目建设,透析系统、重症系统、移动护理,远程会诊,电子病历,5G网络,健康管理,患者管理,全面预约平台系统正在建设中。
六、持续推进优质服务,患者满意度不断提升。
进一步巩固深化“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成果,不断加强行风建设,为广大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提升患者的就医体验和满意度。不断深入开展医德医风教育,提升医务人员良好的医德意识和素养,按每月医德医风学习计划,开展医德医风学习,坚持行风检查常态化,考核严格化,规范医疗行为,持续开展优质服务,努力打造人文医院,深入推进和落实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强化服务意识,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患者就医获得感,优化内训模式 ,培训员工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技能,了解患者需求, 挖掘潜能 ,创新优质服务,创造惊喜服务,超越患者期望,努力打造人文医院,关爱老人,全力创建老年友善医院。持续改善门诊服务,积极宣传医保定点取消政策。加大优质服务培训力度并考核,尤其是窗口单位,持续抓好十八项服务指南的落实和完善,抓出特色典型。加大院内环境整治,对道路进行整修,房屋外立面装修,不断改善院容院貌。连续四届荣获“徐州市百姓放心医院”称号。2021年第三方调查出院病人总体满意度为95.73%;健康服务部调查院内在院病人总体满意度为98.73%。今年共有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北大淄博医院、徐州市新健康医院等来我院交流学习优质服务建设。
七、加强科研教学管理,综合竞争力显著提升。
一是持续夯实教学工作。接收实习生共160人。徐州医科大学驻点班学生31名,安徽理工大学驻点班学生24名。承担徐州医科大学驻点班理论教学14门课程612学时,安徽理工大学驻点班理论教学12门课程共644学时,全年共承担徐州医科大学本科理论教学7446学时教学任务。研究生14人教学任务。2021年成立徐州医科大学“江苏省研究生工作站”,新增徐州医科大硕士生导师学硕导师3人,专硕导师5人,安徽理工大学硕士生导师18人。完成2020级研究生执业医师报名工作,考试全员通过。接收进修生37人,修订了进修生管理规定。获得2021年度安徽理工大学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三等奖,2021年徐州医科大学临床驻点教学基地混合式教学说课比赛二等奖、三等奖,“形成性评价方法Mini-CEX和DOPS在临床实践教学中的应用”视频比赛一等奖2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9名,鼓励奖13名,徐州医科大学第三届病历书写竞赛二等奖3名,三等奖1名。一人获得徐州医科大学2020-2021年优秀带教老师。一人获徐州医科大学2021年度成人高等教育教学优秀奖,一人获徐州医科大学2021年度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管理奖,一人获第一临床医学院2020-2021学年教学单位管理先进个人奖。住院规培医师技能考试17人合格率100%,理论首次考试合格率100%。2021年申报成功省级继续教育项目11项,市级继续教育项目35项。
二是持续提升科研水平。中标江苏省卫健委课题面上1项,江苏省卫健委老年课题1项,徐州市科技局课题10项,徐州市卫健委青年医学科技创新课题6项,江苏省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课题2项,徐州医科大学附院基金课题4项,市委药学课题1项,完成市科技局课题验收9项。江苏省新技术引进奖5项、淮海科学技术奖3项, 徐州市新技术引进奖12项,徐州市发明协会科技人才奖2人,科技创新奖6项,江苏省煤炭学会科技进步奖获奖7项。
三是依托国家级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开展药物试验和医疗器械试验,提升科研能力。接洽药物临床试验新项目28项,医疗器械17项,初步达成合作意向的药物16项、医疗器械14项。
八、加强基本建设和大型设备购置,提升硬实力。
医教综合楼和过渡门诊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老门诊楼拆除已完成;新门急诊病房大楼地勘已完成,施工图优化中,预计2022年1月份可进行图审;原核医学科楼已完成拆除,立体停车场施工基本完成;新核医学科建设施工正在进行中,室外衰变池土建部分施工已完成;内镜中心改造正在进行;五号综合病房楼、八号楼病房改造完成并投入使用;三号楼、十一号楼外立面装修已完成;发热门诊的改扩建工作已完成;新CT、MRI机房建设已完成;新DSA机房施工基本完成,目前正在进行装机调试。在2021年度全国医院建设大会上,我院荣获“中国医院建设奖”,曹爱红、张义忠、耿鸣若等人论文《基于园艺疗法理念的医院康复景观设计应用》荣获优秀论文三等奖;在2021年度全国医院后勤建设与管理大会上,曹爱红、黄为、耿鸣若等人论文《后疫情时代医院康复景观设计实例应用》荣获优秀论文奖。
九、全面从严治党,打造廉洁幸福医院。
以党的十九大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加强党建文化建设,庆祝建党100周年。持续深化“三讲”教育活动,着力推动“三讲”教育由常态化向制度化转变,全面营造正气充盈、干事创业的发展环境。全面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不断提升意识形态工作的科学化水平。深化“走访转”工作,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化作风行风建设,扎实推进医院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不断深入,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加强民生建设,坚持为职工办“十件实事”:关心职工身体健康,为在职和退休职工免费体检,并不断优化体检方案;开展青年联谊,解决青年婚恋问题;为职工送生日蛋糕;开展女职工关爱行动,减轻本院职工、独生子女就医负担;关注职工福利,提高餐饮补助标准;开展金秋助学及生活困难职工慰问帮扶;给大病职工及特殊疾病女职工发放补助;提高职工中夜班费补贴;提高薪酬待遇,固定工资增长25%;建设职工车棚,为职工提供后勤保障;落实各类先进及即将退休职工外出疗养制度,因疫情原因暂缓。
各位代表、同志们: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我院建院五十周年和二附院成立三十周年。砥砺奋进五十载,徐矿总院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创造了许多卓著成就,医院从建院之初的不足40名医疗骨干,一栋两层小楼、几幢平房、100张床位、几个科室、一台显微镜、一台X光机起步,发展成为目前占地4.5万平米,1800张床位,36个病区,39个临床科室,12个医技科室,拥有VitalBeamTM智能直线加速器、GE CT、GE3.0T磁共振、CT直线加速器、头体合一伽马刀、中心实验室等先进硬件设施齐全,高级职称专业人员511名,医学博士、硕士422名,教授、副教授37名,徐州市十大医学创新团队,柔性引进各学科国内知名专家100多名,现医院拥有5个省级和31个市级重点专科,徐州市首批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救治三大专病中心,逐步形成以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创伤急救、微创外科、骨科、消化疾病内镜治疗及糖尿病防治、呼吸系统疾病防治、职业病防治等主要医疗特色的专科发展优势,一批“国字号”机构相继落户我院,国家级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卫健委认证的高级卒中中心、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国家矿山医疗救护徐州分中心、江苏省首家通过中华医学会认证的胸痛中心。医院牵头成立淮海脑卒中专科联盟、淮海经济区骨科微创联盟、淮海消化内镜联盟、淮海疼痛专科联盟,淮海呼吸重症专科联盟,逐步提升区域影响力,实现了几代人的“三甲梦”。
在医院快速发展的同时,通过实施薪酬和绩效改革,对照政府办公立医院薪酬待遇调整职工固定工资,职工收入五年内翻番,稳定了职工队伍,提高了职工的幸福指数,让职工共享医院发展成果。
同志们,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股东方和医管公司的坚强领导和政策支持,得益于以各位代表为首的全院干部职工的解放思想和共同奋斗,特别是今天受到表彰的先进科室和个人:骨科成为全院第一个收入过两亿元的科室,科室规模和品牌影响力显著提升;医学影像科今年首次过亿;神经内科超过8000万;消化内科和神经外科超过6000万;肿瘤内科超过5000万;徐矿三院骨科业务收入912.7万,增长40.5%,医务处在疫情防控、医疗质量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值得肯定。优秀科主任、护士长带领全科人员在专科建设、科室创收、创效,管理创新,科技创新和新技术引进及应用方面成绩突出,科室人才梯队建设成效显著,为医院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优秀诊疗组长、优秀员工和管理人员工作积极主动,认真负责,具有大局意识,敬业爱岗,作风扎实,勇挑重担、敢于担当,管理业绩突出服务能力强,受到患者和员工的表扬。科技创新能手、青年科技标兵勤奋好学、努力进取、工作亮点突出、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和新技术、新项目引进与推广应用,具有较高科技素养和能力。抗疫先锋白衣执甲、逆行出征,英勇无畏地投入疫情防控第一线,用实际行动展现总院的社会责任和使命担当。在此,我代表院领导班子,对即将受到表彰的先进科室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全院职工的敬业精神和无私奉献表示衷心的感谢!希望全院职工向优秀科室和个人学习,不断推进总院又好又快发展!
第二部分 2022年工作安排
一、指导思想
2022年,医院坚持以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股东、医管公司和各级卫健委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医院“十四五”发展规划及“十大建设目标”和“三名”建设方案,以高质量创新发展为主题,以“三甲”复评为抓手,依靠“学科、技术、人才、服务、市场、绩效、信息、管理、文化、党建”十轮驱动,通过“严规范、强学科、提服务、精运营”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
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022年挑战与机遇并存,挑战主要体现在增长方面。一是疫情防控的形势依然严峻,最近疫情出现多点散发、局部聚集的局面,疫情防控压力仍然很大。二是安徽宿州地区、淮北地区从8月份开始严格控制病人的转诊,这是2021年四季度增长乏力的主要原因,严重影响手术病人的收治,12月份手术量首次出现了负增长。三是徐医附院调整病人收治政策,新健康医院投入运行,仁慈医院持续发力,医院外部竞争的压力持续加大。四是2021年增加180张床位的红利已经吃完,医院床位没有增加的空间。五是门急诊住院大楼一旦开始建设,医院就医环境将进一步受到影响。六是今年三甲医院复审,评审期间将限制病人的收治。
2022年的发展机遇主要体现在:一是市县的职工和居民医保基金真正实现统筹管理,统一使用DRG支付医疗费用,借助医院目前形成的管理优势和成本优势,县区居民医保的结算坏账有望大幅减少。二是工伤保险统筹可能实施省级统筹,将从根本上解决老工伤基金不足这一长期困扰医院的问题。三是医保门诊选定点政策调整为我院在医疗市场重新布局带来良好机遇。四是体制机制优势,对照政府办公立医院,在当前形势下,我们在特需服务、运行机制、人事制度、分配制度等方面都能够做足文章,在新一轮徐州医疗市场重新布局中赢得先机。五是新冠疫情带来的机遇,受疫情影响市内其他医院收治病人下降或增幅减缓,给我院创造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六是培育的新增长点将在2022年发挥作用,包括新增的大型设备CT、MRI、DSA、PET-CT、精准医学中心、助孕生殖中心试管婴儿技术准入、中医门诊合作等。
三、工作目标及重点工作任务
1.医疗、经营目标:
总院业务收入确保13.69亿,结余4700万,力争14.3亿以上,结余5500万以上。分院业务收入8000万,亏损控制750万以内,力争收入8500万,亏损700万以内。全力冲刺医管公司挑战指标。门诊工作量增长10%以上,出院病人增长10%以上,疑难危重病人占比30%以上,手术量增长15%以上,三四级手术率70%以上,四级手术占比30%以上,平均住院天数控制在7.7天以内,力争7.5天以内。
2.确保三甲复评高分通过。
3.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确保院内零传播,医务人员零感染。
4.加强“三名”建设,再创2个省重点专科,5个以上市临床重点专科,争创区域性医疗中心。
5.加强基础管理,提升质量和安全管理水平。
6.持续推进优质服务工程,打造有温度的人文医院。
7.加强院、科两级经营管理,提升精细化运营能力和效率。
8.持续抓好教学、科研、住培管理。
9.加快推进基本建设和大型设备购置。
10.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打造智慧医院。
11.加强对分院及集团内医院帮扶,推进学科一体化和医共体建设。
12.加强党建、行风建设和医院文化建设,打造廉洁幸福医院,继续为职工办好十件实事。
四、保障措施
1.落实增收节支举措,确保完成医疗和经营指标。
一是坚持“保增长、调结构、降成本、控风险、提效益”的经营总策略。二是发挥优势学科创效作用,发挥优势学科在创效中的骨干作用。三是发挥技术创效作用,如PET-CT、助孕生殖、微创外科、机器人手术、精准医学、新技术应用、有创科室发展。四是发挥门诊创效作用,持续宣传好医保门诊定点取消政策,加大在周边社区义诊和宣传,扩大医院在周边社区的影响力,加强专科专病特色门诊建设,持续改善门诊服务,提升门诊量,开展门诊特需药房。五是发挥市场创收创效作用。创新营销模式,建设病员管理系统和健康管理系统、医院自办电视系统、全员自媒体系统等线上营销模式,打造“三名”品牌,培养忠诚客户,探索会员制管理,围绕“十百千万”和200公里市场圈,打造市场渠道力。六是发挥规模创效作用,用好新增的180张床位,推动医生跟着病人走。七是发挥设备创效作用,运用好新CT、MRI、DSA、PET-CT、放疗设备和检验中心、精准医学中心等设备创效作用。八是发挥管理创效作用,依靠绩效激励激发内生动力,精准调控创效,包括病员结构、收入结构、医保结构,做好成本管控、效率创效和科室运营。九是发挥科研创效作用,扩大GCP范围和专业,力争创效400万以上。十是发挥互联网医院创效作用,借助外力做好互联网医院应用和运营。十一是发挥政策创效作用,继续利用单病种政策控制人均费用,做好DRGs管理,根据医保支付方式、单病种付费、老工伤统筹、应急保障、医联体、医共体、价格调整等政策。十二是培育新的增长点,包括有潜力的科室如助孕生殖中心、PET-CT、美容、口腔、眼底病、中医、精准医学、产康、中高端体检及体检病人转化等拓展业务,以及有发展潜力的弱势科室。十三是加大商保合作,积极与保险公司合作,为参保病人提供便捷理赔。十四是是加强成本管控,推进全成本、项目成本、病种成本管理,继续严控药占比和耗占比,节约水、电、汽等非医疗物资的消耗;继续落实定员、定编、定岗,合理调配人力资源,提升人均创效能力;加强物资进销存的管理。十五是调整医保结构,控制坏账率在8%以内。十六是强化医疗安全管理,将医疗纠纷赔偿控制在3‰以内。
2.确保三甲复评高分通过
一是成立三甲复评领导小组和等级医院复评办公室。二是学习培训新的等级医院评审标准和实施细则。三是修订完善医院管理制度、科室管理制度、SOP、院级和科室台账、诊疗规范、操作流程等制度和规范,四是做好PDCA和品管圈的典型案例。五是做好省质量监管平台和各专科质控数据上报,确保数据准确达标。六是规范院级和科室台账。
3.严格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确保院内零传播,医务人员零感染。
一是克服麻痹思想,继续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院感管理和防风险工作的重中之重,继续严格落实“三三五五五”防控方案,继续围绕“把好三关、关注三类人员、用好五项关键防控技术,做到‘五全’,落实五项关键管理措施”,把好“三关”:入门关、门诊关、住院关;关注三种人:有发热等十大症状的人、有流行病学病史的病人、四周内从中高风险区返回或接触过的人,加强预检分诊人员的培训;用好五项关键防控技术,重点在隔离、防护、消毒、核酸检测、疫苗接种;精准防控主要用好核酸检测,疫苗接种和流行病学调查,做到“五全”:全员排查、全员测量体温、全员防护、全员核酸检测、全员疫苗接种,外来人员做好登记排查;落实五项关键管理措施:完善制度、预案、培训、应急演练、检查与考核。每天通报排查结果,及时通报国内疫情风险地区,做到早发现,防漏诊,严格做好疫情传播风险评估和重点科室管理。二是持续抓好预检分诊、发热门诊、急诊、呼吸科、CT室、核酸采集、核酸检测等重点部门的防控管理。三是强化防控责任落实,继续实施机关、后勤负责人包挂科室和大门值班制度,督促各部门切实做好疫情防控常态长效管理工作。四是做好新冠救治、核酸采集、核酸检测应急保障工作,成立救治、采集、检验应急队伍,加强应急保障队伍的培训和演练。五是发热门诊患者、住院患者、陪人和医疗机构工作人员的核酸检测工作要落实“应检尽检”原则,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4.加强 “三名”建设,对标省市一流医院和专科,对标找差,制定和完善实施追赶方案,争创两个省临床重点专科和五个以上市临床重点专科,争创区域性医疗中心。
一是加强重点专科建设,围绕“十四五”学科建设目标,力争明年再创2个省重点专科和5个以上市重点专科,围绕十四五学科建设目标,从省市重点专科中,选拔一批在本地区有明显技术发展优势的专科,加大人才、设备、科研投入,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打造2-3个淮海经济区最具影响力的专科,培育一批省市重点专科的后备专科。
二是加强“卒中、胸痛、创伤、危重孕产妇”四大中心建设,积极争创区域性医疗中心。整分结合建设特色专病专技诊疗中心,如胆石诊疗中心、难治性肿瘤、肿瘤复发等MDT诊疗中心。
三是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继续实施“5262”人才工程,按照“5262”人才工程,选拔一批优秀人才重点培养。每年选拔一批中青年到国内外一流医院进修学习,持续落实医生“三化”培养,落实主治医生晋升副高前到国内一流专科进修学习制度,鼓励科主任、学科带头人、诊疗组长和高级职称医务人员每年到国内一流医院围绕专病专技短期进修学习。继续推进院内和集团内导师制培养方案,抓好方案落实和考核。继续落实科主任人才培养第一责任,将科室人才培养纳入科主任年度考核、评先评优、晋升晋职、聘用等重要评价依据。加大人才引进,每个专业都要根据专业发展方向,柔性引进国内、省内一流专家一名以上作为科室特聘和首席专家、学科主任,探索学科双主任制,按市场人才价值引进专业发展所需的学科带头人和实用型人才。推荐支持优秀学科带头人牵头申报成立徐州市医学会和医师协会等各类专业委员会主委,省级学会委员、副主任委员、主任委员等学会任职。拓展政府各类人才的申报途径,继续推进院优秀人才申报各类政府人才。支持学科带头人承办各级学会年会,申报各级继教学习班。支持各类人才申报各级专业研究课题,开展临床基础研究,转化医学、精准医学研究,发布高质量研究论文,申报各级科技进步奖和新技术引进奖,提升学科业内影响力。选拔一批科研能力强的人员脱产做科研,请导师辅导,脱产期间绩效由医院承担。改善人才评价方法,由定性评价转变为以综合定量为主的评价标准,建立全院各级各类人才评价考核体系。
四是持续推进技术创新,选拔一批在本地区有明显优势的技术,从人才培养、设备投入等重点支持,形成特色。围绕省三级医院技术标准和国家三级综合医院服务能力建设要求,以及各个专业的前沿技术确定年度技术创新项目,将开展新技术完成情况与科室和各类技术人员考核、评先评优、岗位聘用、晋升职称挂钩,重点支持有创科室、微创技术、数字外科、机器人外科、精准医学发展。推行MDT诊疗模式。
五是扶持中医、口腔等一些有发展潜力的弱势专科的发展。
六是提升技术、运营和服务水平,打造医院发展的三大品牌。
七是加大“三名”建设宣传力度,塑造总院“三名”品牌。围绕 “三名”发展战略做好策划宣传,通过线上线下,传统媒体、新媒体相结合,深入开展“讲好总院故事、讲好专科故事、讲好专家的故事、讲好健康教育”的四讲活动,塑造好医院、专科、专家的品牌。培养全员宣传意识和能力,当好总院宣传员。借助外力改进宣传营销手段,打造品牌宣传阵地。
5.加强基础管理,提升质量和安全管理水平。
一是制定院科两级质控目标,每月进行质控活动,将质量安全与质控目标纳入综合目标考核和绩效考核。持续推进质量管理工具的应用,提升科学化管理水平,每个部门、科室每年都要有PDCA案例。推行精益管理,持续开展品管圈大赛活动。二是持续抓好医疗安全,坚持做到“12345”医疗安全防方案即“一提高、两保持、三突出、四抓好、五关键”。一提高即提高对医疗风险的警惕性和预见性;两保持即保持两种心态:一是对病人病情和医疗安全时刻保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心态,二是保持医疗风险是可防可控的心态;三突出即突出做好“三防”(防差错、防并发症、防猝死);四抓好即抓好核心制度落实、抓好学习培训、抓好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抓好系统改进;五关键即关键人、关键制度、关键时间、关键技术规范、关键环节。落实医患沟通 “一个要求(满意、尊重、同情、耐心)、两个技巧(倾听和介绍)、三个全面(全面、全员、全过程)、四项内容(病情诊断、治疗方案、疾病预后和费用)、五个避免(避免强求患者即时接受,避免使用刺激语言和患者不懂的医学专业词汇,避免强求患者改变观点,避免压抑患者的情绪)”的总体要求,提高医患沟通能力。通过“三防”方案落实和不断完善,将院内可预防死亡降为零,将医源性伤害降到最低。三是持续做好院内感染的控制和管理,确保不发生医院感染爆发事件。四是持续抓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活动。进一步完善医疗、院感、护理、消防、生产、信息、经营七大安全管理体系,落实好“意识+责任+标准化”安全管理体系。五是抓好应急管理,继续完善应急预案,加强培训和演练。六是加强医务人员三基培训和考核,特别是年轻医生和护士的轮科培训,重点加强危重病人救治能力培训,提升危重病人识别处理能力。七是发挥九大委员会作用,定期开好质量安全会议和科主任联席会。八是加强综合目标考核,加大考核结果与绩效挂钩。九是加强医院法治建设,提高医院法治水平,依法行医,依法管理,所有合同签订前做好法律审核。十是持续抓好平安示范医院建设。
6.持续开展优质服务示范工程,打造有温度的人文医院
一是制定完善服务指南,标准礼仪,把小说变剧本。选树优质服务典型和案例,提升窗口服务质量,用好窗口服务评价系统,强化服务意识,做好北门岗、门诊、住院处等窗口单位的优质服务。二是持续开展全员优质服务活动,重点是窗口单位和医技科室,实现服务标准同质化。开展感动服务、用心服务和服务竞赛,推进服务持续改进。三是用好满意度测评结果的应用,定期开展病员满意度、推荐度和忠诚度评价,注重评价结果的运用和考核。用好院内、第三方及政府对医院服务满意度的测评结果和病员投诉意见,不断发现服务短板,制定相应整改措施,持续抓好整改措施落实。四是持续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五是持续优化服务流程,借助信息化手段真正让病人就医不再难,建立全天候二十四小时病员服务中心、健康管理中心,真正实现让信息多跑路,让病人少跑腿。六是床边结算普遍开展。七是院内环境整治,实施6S管理,提升院容院貌整体形象。八是推进全预约诊疗,大型设备检查的预约,减少患者等候时间,提高病人满意度。九是用好徐矿总院健康大学服务平台,对病人、家属及社会公众开展线上线下健康教育。
7.加强院、科两级经营管理,提升精细化运营能力和效率。
一坚持“保增长、调结构、降成本、控风险、提效益”总策略。二是持续用好DRG和单病种的结算政策。三是用好HRP经营管理系统,强化预算和全成本、项目成本、病种成本管理。四是强化院、科两级经营管理,抓好内部培训,启动外部培训,重点加强经营助理培训,提升院、科两级经营管理能力。五是加强物价、欠费、收费管理,用好物价政策,合理收费,控制欠费,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做好费用管理。
8.加强科研、教学、住培管理。
一是量化科研目标。力争获得1项国自然,1项以上省课题,4项以上省卫健委课题和新技术引进奖,4项以上淮海科技进步奖,5项以上市课题, 5项以上市卫健委青年课题,10项以上市卫健委新技术引进奖,15篇以上SCI论文,15篇以上中华系列论文,每月通报科室科研指标完成情况。二是加强研究生管理。制定完善院、科两级管理体系,确保研究生培养质量,研究生按时毕业率100%。三是完善院、科两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体系,确保规培通过率100%。四是加强本专科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确保不发生教学事故,确保学生安全。五是加强进修实习管理,确保进修实习质量。六是加强GCP管理,加强培训和伦理建设,严格管理确保质量。七是继续申办好各类继续教育培训班,扩大医院在基层影响力。
9.加快推进基本建设和大型设备购置。
全面推进门急诊病房大楼开工建设、污水处理站改扩建、食堂扩建。加强基本建设的安全管理,确保生产安全。加快达芬奇机器人、骨科机器人等大型设备购置。
10. 加强信息化建设,打造智慧医院。
一是更新电子病历系统,申报国家电子病历5级测评工作,实现医疗管理、质量管理的业务闭环与过程化管控,提高信息系统在临床诊疗过程中的辅助和管控的作用,提高临床诊疗效率与质量,结合临床科研需求构架科研数据平台与应用场景。二是全面推行新上软件HRP等系统的应用。三是加快集成平台的使用,推进信息化软件在管理中的应用。四是上线移动医疗、移动护理。五是持续开展互联网医院建设。六是推进远程会诊、远程心电、远程病理、远程影像中心建设,建立医联体和专科联盟,扩大影响力。
11. 加强对分院和集团内医院帮扶,持续推进学科一体化。
一是继续开展学科帮扶,全面推进学科建设一体化,打造三院特色专科品牌。二是继续开展经营帮扶,按照“保增长、调结构、降成本、控坏账、提效益”的总策略,加强对三院财务管理、成本管控、运营管理、医保管理的规范化指导,提高三院经营管理水平。三是强化分院运营考核。制定分院考核方案,领导班子收入、职工收入与医院效率效益挂钩,与减亏挂钩。推进对三院组团式帮扶向纵深发展。四是做好集团学科一体化推进工作。
12.加强党建和医院文化建设,打造廉洁幸福医院,继续为职工办好十件实事。
持续深化“三讲”教育活动、“‘两在两同’建新功、‘三带三为’当先锋”行动。紧紧围绕中心工作任务,以服务大局、建设队伍为核心任务,以规范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职工队伍素质能力为重点。全面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不断提升意识形态工作科学化水平。深化“走访转”工作,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化作风行风建设,扎实推进医院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不断深入,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加强民生建设,坚持为职工办“十件实事”,提高职工凝聚力和幸福感;关心职工身体健康,不断优化体检方案,为在职和退休职工免费体检;积极开展联谊活动,解决青年婚恋问题;为在职职工送生日蛋糕;开展女职工关爱行动,减轻本院职工、独生子女就医负担,职工就医检查费用自付部分报销,门槛费减半;关注职工福利,提高职工代表对食堂视察的力度,切实有效促进改善食堂就餐环境和饭菜质量,建设职工车棚,为职工提供后勤保障;继续开展金秋助学及生活困难职工慰问帮扶;给大病职工及特殊疾病女职工发放补助;倡议成立文体爱好者协会,为丰富广大职工业余文化生活多开渠道;适时开展各类先进及即将退休职工外出疗养;发放退休职工纪念章,提高职工凝聚力。
各位代表:风正劲足自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更需快马加鞭,2022年我们发展的任务艰巨繁重,我们要把“目标”刻在心上,把“执行”落在行动上 ,把“担当” 作为自觉行为,让我们以饱满的热情、更昂扬的斗志、更务实的作风,只争朝夕的拼搏,迎难而上,奋勇争先,让优秀成为习惯,卓越成为追求,确保全年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为总院实现三强梦而努力奋斗!
新春佳节即将来临之际,我代表院领导班子提前祝全院职工及家属新春愉快,身体健康,阖家欢乐!谢谢大家!
苏公网安备 32039502000003号
Copyright © 2005-2014 [www.xzkwjtz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